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沒有人是荒島:失業是靈性的事

范晋豪牧師 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


失業是靈性的事,不單單是關乎個人,經濟,情緒的問題。Vocation可譯作天職,職志,召命,跟上帝對每人的呼召有關。不過我們有關工作的神學反省往往不足,以致我們對失業作了偏頗的判斷,也欠缺聖經的基礎。不少信徒浪漫地認為工作的召命是個人的喜悦遇上世界的需要的地方。因此,工作被演繹為認識自己和成為自己的旅程,在這趟自我潛能發掘的旅程中,你會看見世界的需要,並以你的工作回應這需要,服務他人,貢獻社會。這種把工作視為尋找自己身分,存在意義和人生目的的工作神學,存在最大的問題在於跟大部分人的工作經驗相違。相比起從工作中得到滿足,尊嚴,穩定,晉升及貢獻社會,大部分人在工作遭遇到各種失望: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太少時數不足糊口,過長工時身心俱疲,低技能員工朝不保夕,在工作環境不被尊重,加上現今全港在失業暗湧陰霾下,憂慮直捲全城。過份樂觀的工作神學或召命觀只滿足到有機會靠努力工作得到尊嚴圓夢的人,未能涵蓋大部分勞苦的升斗市民。


我們首先要明白,因着人罪性扭曲,不是每種工作,每個工作環境都能反映上帝的美善,也不是每項工種也能幫助人展露人內在的上帝形象。傳道書二23和四2描述工作的辛酸:「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得休息。這也是虛空。」「我讚歎那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工作實在可以比死更難受。如果說工作的神性一面可以讓人找到召命,回應上帝呼召,展現我們內在的上帝形象;那麼,工作的魔性就是非人化滿有上帝形象的人,淪為工作的奴隸,物化為發展社會的工具。


對失業人士,我們也不能過份簡化背後複雜的結構問題,單單埋怨面對失業的人士懶惰欠上進。因為這樣,我們也和出埃及記,賤視以色列為自己奴隸的法老王沒有分別。法老在出五17說:「懶惰,你們真是懶惰!所以你們說:『讓我們去向耶和華獻祭吧。』現在,去做工吧!草是不會給你們,磚卻要如數交納。」和法老態度相反,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沒有妄視人民面對工作的奴役:「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嘆息哀求;他們因苦工所發出的哀聲達於上帝。上帝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上帝看顧以色列人,上帝是知道的。」(出二23-25)上帝介入並差遣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為奴的境地。


上帝的律法就是以色列民作為上帝子民的身分標記。在律法中,我們處處可見上帝對勞工的體恤與憐愛:「你們在自己的地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的角落,也不可拾取莊稼所掉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葡萄,也不可拾取葡萄園中掉落的葡萄,要把它們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利十九9-10)「不可欺壓你的鄰舍,也不可偷盜。雇工的工錢不可在你那裏過夜,留到早晨。」(利十九13)「困苦貧窮的雇工,無論是你的弟兄,或是住在你境內,在你城裏寄居的,你都不可欺負他。」(申二十四14)「『當守安息日為聖日,正如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13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的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牛、驢、牲畜,以及你城裏寄居的客旅,都不可做任何的工,使你的僕婢可以和你一樣休息。」(申五12-15)


17世紀聖公會牧者詩人John Donne有一句著名詩句:「沒有人是荒島 (No man is an island)。」如果這是天父世界,我們每天以主禱文祈求上帝國在地若天,在世的教會有靈性責任,作為失業鄰舍的守望者,工作的榮辱不是個人的事,失業不能單單歸咎個人,約化為懶散的結果,我們有責任共同創建一個讓人有尊嚴的工作環境和社會結構。或許客觀狀況下,教會未必可以做到很多,但我們可以踏出一步,在重視資本效益及供求關係的主流價值以外提倡分享共融的社會倫理,為面對失業危機的鄰舍送上一杯凉水。諸聖除不定期與辧Give & Get二手分享平台外,針對失業浪潮,我們計劃在十二月,預備一些超市券和飯券,與有需要的人同行。更重要的是禱告,禱告是將人與上帝,僱主與僱員,人與工作因罪性而割裂的關係,重新在上帝裏覺察彼此應有的共融聯合,並以行動來證誠祈禱的決心,透過泰澤祈禱,感動我們的心,轉化我們的價值觀,糾正我們的態度,推動我們日常的行為,以行動實踐我們所祈求的。

21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