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檔案

傳媒報導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再澄清保險包括等待接單及暫停更份時間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外賣車手撞車亡 foodpanda稱非當更不可索償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外賣員遇車禍離世 關注組促增加保險範圍及金額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外賣員車禍離世 家屬向平台遞信促提高工傷保障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秀茂坪車禍外賣員死亡 團體促檢討行業保障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 to give HK$75,000 to family of Hong Kong rider killed in road accident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 Hong Kong urged to improve insurance coverage after man who died on way to work gets no pay-out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車手身亡僅獲賠1萬 家屬請願促提高工傷保障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Over 150 Hong Kong FoodPanda workers urge apology after alleged physical clash between courier and manager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遭Pandamart職員叉頸 揭Foodpanda外賣員被迫送過重訂單 外賣員關注組到Foodpanda辦公室抗議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Pandamart打鬥事件引外賣員權益爭議 外賣員到尖沙咀辦公室遞聯署書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外賣員關注組抗議Pandamart職員叉頸 促改善分單制度減衡突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外賣員遭超市經理叉頸壓地上 團體聯署要求正視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外賣員疑遭經理叉頸壓地 行家聯署要求公司道歉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Hong Kong Deliveroo riders say the delivery platform’s HK$20,000 Covid-relief fund was ‘false hope’ for sick workers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r Hong Kong delivery workers, Foodpanda and Deliveroo’s Covid-19 support ‘too late’, ‘too vague’, says concern group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外賣員關注組發起聯署 促實行免上樓「無接觸送遞」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疫下悲歌】外賣員爸爸送餐到確診大廈染疫 揭基層苦況:受盡客人及保安語言暴力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染疫轉陰4日始解封帳戶 外賣員嘆收入減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外賣員染疫未收支援金兼封帳戶 勞工團體:鼓勵確診不上報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外賣車手罷工後記:在演算法和馬路之中,他們仍然不堪一擊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 strike, Neighborhood groups, translators, YouTubers—in the post-unions era, how do workers organize?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未來城市:罷工揭示零工經濟問題 外賣員可合作爭權益?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外賣員假自僱問題未解決 工會:用大數據勞役員工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特寫】工傷、罷工後  困在外賣系統夾縫中的 foodpanda 車手往何處去?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Foodpanda 罷工】地區 group、翻譯組、YouTuber 後工會時代 一場工運是如何誕生?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外賣員罷工落幕 待遇仍需改善

Black, White and Yellow Lightning Vaken Energy Drink Logo.png

罷工是怎樣鍊成的?

Illustrated Mountains

臨渴掘井抑未雨綢繆?工作與精神健康

《時代論壇》2021年6月3日

感謝《時代論壇》刊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總幹事湯泳詩撰寫有關工作與精神健康的文章。在最近發表的《2020年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城市排行榜》中,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與香港分別同登兩個排行榜的榜首。在全球五十個城市中,奧斯陸以總分100分榮登「全球最佳工作與生活平衡城市」,而香港則榮獲「全球最多過勞人口城市」。在五十個城市中,香港擁有最多過勞人口,約30%香港人每週工作超過四十八小時。近日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發表「促進健康的教會」(Health-Promoting Churches)手冊,將精神健康納入為七個促進類別之一,提供監測、評估框架及指南,以幫助世界各地教會在其社區內外促進良好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危機已站在我們時代的關口,與其臨渴掘井,倒不如讓我們一起未雨綢繆。「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教會是讓人得著豐盛生命之流通管子,就讓我們成為社會康復的推動者,一起重新想像更美好的世界。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5567&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Cable Cars

為何我們看不到他們──清潔工人?

《時代論壇》2021年5月27日

感謝《時代論壇》刊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主任陳家偉撰寫有關清潔工人勞動權益保障的文章。根據政府資料,清潔工的收入是全港各工種最低收入的一群,工作8-12小時不等,打風忙碌時就更多,不一定每周有休息日,平均月薪約港幣一萬元,約90%清潔工人是由清潔公司聘請。工人長時間工作及勞動量大,容易忽略健康飲食及運動習慣。而骨質問題方面,雖然他們每天都有負重工作,但由於動作長期重覆,加上姿勢不正確,不單無助增加骨質密度,反而增加關節勞損。清潔工是最低薪,清潔工作是高危工作,大部份香港人都是不知。然而,他們每天在我們身邊,在生活不同角落出現,為何他們看似跟我們相近,但我們對他們的事情又那麼陌生呢?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5566&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Family Trip

外送員缺乏勞動權益保障,政府需確立僱傭關係

《時代論壇》2021年5月20日

感謝《時代論壇》刊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項目幹事歐嘉泳撰寫有關食品速遞行業外送員勞動權益保障的文章。目前,香港各外送平台與外送員之間簽訂的一般為「獨立承包協議」,即外送員為自僱人士,非平台僱員。僱傭關係的確立決定諸多勞動權益,尤其是工傷職業病賠償。而享有職業安全健康保障,對交通事故頻發的食品速遞行業尤為重要。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即於2021年4月開展 #工委會食物速遞工人事工, 通過分享香港食物速遞工人故事,向公眾闡釋新經濟體系及新勞工關係,歡迎大家閱讀工委會《步兵手記》。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5551&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Bucket & Spade

渴掘井抑未雨綢繆? 工作與精神健康

《眾新聞》2021年5月15日

1886年5月美國芝加哥勞工倡議3個8小時運動,即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閒暇。祝大家在佛誕假期祝慶快樂!精神健康危機已站在我們時代的關口,約翰福音10章10節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讓我們成為豐盛生命之流通管子,一起在不可能中想像與建構美好世界。請閱讀《眾新聞》刊登有關工作與精神健康的文章。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41340/%E5%B7%A5%E4%BD%9C-%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81%B7%E6%A5%AD%E7%97%85-41340/%E8%87%A8%E6%B8%B4%E6%8E%98%E4%BA%95%E6%8A%91%E6%9C%AA%E9%9B%A8%E7%B6%A2%E7%B9%86%E6%8A%91%EF%BC%9F%E5%B7%A5%E4%BD%9C%E8%88%87%E7%B2%BE%E7%A5%9E%E5%81%A5%E5%BA%B7

Cityscape

渴掘井抑未雨綢繆? 工作與精神健康

《立場新聞》2021年5月14日

感謝《立場新聞》刊登湯泳詩博士撰寫有關工作、生活平衡與精神健康的文章。在「2020 年工作與生活平衡城市排行榜」中,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與香港同登榜首。在全球 50 個城市中,奧斯陸以總分 100 分榮登「全球最佳工作與生活平衡城市」,而香港則榮獲「全球最多過勞人口城市」,在 50 個城市中擁有最多過勞人口,約 30% 香港人每周工作超過 48 小時。香港作為全球最多過勞人口的城市,勞動人口的精神健康危機已相繼浮現,我們需更廣泛並及時地應對工作中精神健康的迫切挑戰,訂立有關教育、衛生、社會和勞動保障政策,以增強精神疾病的教育、預防、治療、保障,促進勞動人口的福祉和良好的精神健康狀態。

https://www.thestandnews.com/%E5%81%A5%E5%BA%B7/%E8%87%A8%E6%B8%B4%E6%8E%98%E4%BA%95%E6%8A%91%E6%9C%AA%E9%9B%A8%E7%B6%A2%E7%B9%86%E6%8A%91-%E5%B7%A5%E4%BD%9C%E8%88%87%E7%B2%BE%E7%A5%9E%E5%81%A5%E5%BA%B7/

City in Valley

工作精神健康:安息日的奇妙轉化

《基督教週報》2021年5月2日

感謝《基督教週報》邀請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總幹事湯泳詩博士撰文分享2021年勞工主日之聖經反省。「人在困苦中,或許常感到一己傷痛重若丘山。以賽亞先知呼籲我們在安息日暫時放下愁雲慘霧,迎向安息日的歡樂(賽五十八14)。各位親愛的朋友,盼望您能在工作中得享安息日,在社羣中分享,互相接待,在歡慶中重尋力量,保護自己的精神健康,並培育對上主拯救我們從欺壓中釋放出來的盼望。」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ic/photos/a.123574422730865/309827584105547/?type=3&theater

Greek Painting

勞工主日 2021
工作與精神健康:重拾安息日的喜樂

《時代論壇》2021年4月30日

感謝《時代論壇》刊登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的勞工主日聖經反省與禱文。「聖經學者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指出,安息日首要事情就是「對抗焦慮」,意思是要將人從一切的壓制中釋放出來。在以賽亞書五十八章6節,先知對正參與贖罪日禁食的以色列人說,若他們期望禁食日成為「上主喜悅的日子」(賽五十八5),就不可只謀取自己利益,甚至欺壓工人、奪人田產、強逼人賣身為奴(賽五十八3;尼五3-5),而是要解除人一切的壓制(賽五十八7,9)。」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5427&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Palm Trees

教會勞⼯團體:五一勞動節聯合聲明

《立場新聞》2021年5月1日

感謝《立場新聞》在5.1勞動節刊登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與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的「2021 年五一勞動節聯合聲明」。2021 年,香港經濟衰退,失業率急升。作為教會勞工團體,我們肯定每一位工友都具有人性尊嚴,他們的勞苦工作是延續了上主的造化工程,他們都因著工作對家庭、對社會作出貢獻。我們應對他們的貢獻和付出,加以肯定。我們呼籲香港教會與社會各界人士關心前線工人困苦,共同改善勞工權益。

https://beta.thestandnews.com/society/%E6%95%99%E6%9C%83%E5%8B%9E%E5%B7%A5%E5%9C%98%E9%AB%94-%E4%BA%94%E4%B8%80%E5%8B%9E%E5%8B%95%E7%AF%80%E8%81%AF%E5%90%88%E8%81%B2%E6%98%8E

Winter

工委會講座談在職精神健康
提醒人尋求陪伴、信仰和工作意義

《時代論壇》2021年4月13日

感謝《時代論壇》報導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於2021年3月18日舉辦之「陪伴、超越、意義:工作精神健康的預防與復原」講座,詳細記錄精神健康專家、食衛局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學生事務長謝樹基教授就此議題之分享。「謝樹基指出精神疾病可分為兩種:分別是「重症」(serious mental illness),例如精神分裂、思覺失調,都會引起幻聽等;而「輕症」(common mental disorder),例如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等。但他強調,所謂重症、輕症並非指其為患者所帶來的困擾高低。病情輕重指標有三,包括病徵、為日常帶來的障礙(dysfunction)和其持續時間。謝樹基亦希望政府可就工作的精神健康多做一點,並提議勞福局在各區都有設立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開設專門職位,支援職場精神困擾和教育公眾有關知識。他承認在工作群體中受精神困擾很重要,因為若讓問題持續,該工種、勞動力市場會流失寶貴的人力資源,對社會經濟也會有影響。」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5242&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

Boat on a Lake

從制度保障勞工精神健康

《時代論壇》2021年4月13日

感謝《時代論壇》刊登工委會文章【從制度保障勞工精神健康】,陳家偉認為:「傳統上處理勞工問題是有兩國途徑,一是集體談判,另一途徑是法律改革。在談論工作的精神健康,法律討論是甚少的。法律保障勞工的精神健康權利是關鍵的。工委會致力推動現有勞工規定變革,倡導將工作導致的精神疾病納入職業病條例中。這對於勞工捍衛其精神健康權利,向雇主索取賠償有極大幫助。」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5167&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Cable Cars

意義的力量與工作精神健康

《時代論壇》2021年3月24日

感謝《時代論壇》刊登湯泳詩博士所寫的【意義的力量與工作精神健康】。《意義的力量:在沉迷幸福的世界中發現圓滿》(The Power of Meaning: Finding Fulfillment in a World Obsessed with Happiness)作者認為讓人感到無助、沮喪及孤單的往往卻非缺乏快樂,而是缺乏人生意義。她提出人生意義的支柱包括「歸屬感」(belonging)、「目標」(purpose)及「超越」(transcendence)等。盼望通過這篇文章開啟我們對「歸屬感」、「目標」與「超越」的尋索之路,通過意義的力量,在工作中重新發現生命的圓滿。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5074&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Home Office

沒有人是荒島:失業是靈性的事

《時代論壇》2021年3月18日

創17年新高:本港失業率上升至7.2%

本港失業浪潮持續,統計處於2021年3月16日發表最新勞動人口數字,失業率上升至7.2%,創17年新高。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感謝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范晋豪牧師,不單與我們一起為失業潮祈禱,並為我們帶來鼓勵與牧養。歡迎大家閱讀范牧師在《時代論壇》的文章,同心禱告祈求上主憐憫,以行動實踐我們所祈求的,並與有需要的人同行。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5006&Pid=104&Version=0&Cid=2258&Charset=big5_hkscs

Painted Living Room

意義的力量與工作精神健康

《眾新聞》2021年3月12日

謝謝《眾新聞》刊登湯泳詩博士有關工作意義的文章:「生命的意義來自「超越」,超越就是越過限制、跳躍提升、實現更好的自我。工作除了有經濟與社會功能,更有心理功能。工作的滿足感,除了可使我們為自己與家人建立美好生活,服務社群關愛世界貢獻社會,我們更能通過工作找到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所在,施展抱負並實現理想,在俗世洪流中一瞥真、善、美。」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39168/%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5%B7%A5%E4%BD%9C-39168/%E6%84%8F%E7%BE%A9%E7%9A%84%E5%8A%9B%E9%87%8F%E8%88%87%E5%B7%A5%E4%BD%9C%E7%B2%BE%E7%A5%9E%E5%81%A5%E5%BA%B7

Contractor

意義的力量與工作精神健康

《立場新聞》2021年3月12日

謝謝《立場新聞》刊登湯泳詩博士所寫有關意義的力量與工作精神健康的文章:「舒適、放鬆、快樂,固然是美好的。然而在世道艱難、經濟不景之時,一昧強調正向快樂感覺,追求淺層的小確幸體驗,卻往往讓人越發感到空洞無物,不單承載不了跌宕起伏的複雜情感,壓抑與忌諱或會適得其反地造成更多的精神困擾… 」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ersonal/%E6%84%8F%E7%BE%A9%E7%9A%84%E5%8A%9B%E9%87%8F%E8%88%87%E5%B7%A5%E4%BD%9C%E7%B2%BE%E7%A5%9E%E5%81%A5%E5%BA%B7/

Digital Work Life

35%受訪打工仔感精神困擾 工作量大不能出錯成主因

《東方日報》2021年1月29日

1月29日舉辦「工作與精神健康民意調查發布會暨政策論壇」,調查由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及與香港民意研究所合作,於1月18日至1月25日間進行,成功收回4,769個樣本。在過去一個月內,35%受訪者經常或間中因工作而感到精神困擾,情況普遍。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129/bkn-20210129152815264-0129_00822_001.html

Painted Desk

174萬打工仔受精神困擾 工委會倡精神損害納職業病補償

《香港01》2021年1月29日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估計,全港有約174萬名打工仔,存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困擾。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總幹事湯泳詩指出,職業精神健康已經響起警號,她建議當局修訂法例,將精神損害納入《僱員補償條例》中的職業病類別,並參考「肺塵埃沉著病補償基金」中央處理賠償,免卻每一場賠償都要打官司的煩惱。她指「香港人好多精神都消散咗,但有一樣精神係無消散,就係好鍾意返工嘅精神」,而當中形成的壓力、焦慮、抑鬱,致使職場精神危機更趨嚴重。

https://www.hk01.com/18%E5%8D%80%E6%96%B0%E8%81%9E/581239/%E9%A6%99%E6%B8%AF%E6%B0%91%E7%A0%94-174%E8%90%AC%E6%89%93%E5%B7%A5%E4%BB%94%E5%8F%97%E7%B2%BE%E7%A5%9E%E5%9B%B0%E6%93%BE-%E7%B5%84%E7%B9%94%E5%80%A1%E7%B2%BE%E7%A5%9E%E6%90%8D%E5%AE%B3%E7%B4%8D%E8%81%B7%E6%A5%AD%E7%97%85%E8%A3%9C%E5%84%9F

Contractor

在工作中尋回安身立命之所

《立場新聞》2021年1月16日

感謝《立場新聞》刊登湯泳詩博士的〈在⼯作中尋回安身⽴命之所〉。在嶄新年度啟程之時,縱然舉步維艱,也讓我們定靜片刻,重新想像我們如何在工作中圓滿活著,並且得到更豐盛的生命。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ersonal/%E5%9C%A8%E5%B7%A5%E4%BD%9C%E4%B8%AD%E5%B0%8B%E5%9B%9E%E5%AE%89%E8%BA%AB%E7%AB%8B%E5%91%BD%E4%B9%8B%E6%89%80/

Workspace

為香港失業潮祈禱

《時代論壇》2020年11月22日

Jewelry Store

香港失業潮泰澤祈禱之夜
湯泳詩:失業不是受苦者創造出來的問題

《時代論壇》2020年11月17日

感謝《時代論壇》報導由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主辦,假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舉行的「從經濟壓力與失業浪潮中恢復力量:泰澤祈禱靈性探索之夜」。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總幹事湯泳詩博士綜合闡述香港社會各界別人士面對失業潮的回應,諸如工會談判、自救轉職、民間互助、短期救濟及政策倡議等後,特別指出現時香港失業問題並非單一個人遭遇,更是一個長期結構所衍生的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集合力量與智慧,推動長遠社會變革。她引用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所提出的「三零世界」作例子,說明失業不是受苦者創造出來的問題,而是現行經濟運作制度下的產物,因此尤努斯提出從現行讓財富單向集中的制度轉至創新的社會型企業經濟模式,以達致零貧窮、零失業、零淨碳排放的「三零」任務。

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范晉豪牧師則認為有關工作的神學反省不足,大部份人在工作遭遇到各種失望:找不到理想工作,太少時數不足糊口,過長工時身心俱疲,低技能員工朝不保夕,在工作環境不被尊重,加上現今全港在失業暗湧陰霾下,憂慮席捲全城。過份樂觀的工作神學或召命觀只滿足到有機會靠努力工作得到尊嚴圓夢的人,未能涵蓋大部份勞苦的升斗市民。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3884&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AR09PbMTZp6kM_Qb7JUCiwtjIFpvvPExPeqo8-wnpA7cUR_lH4e5gI3_TxY

Office

與香港工人同行50年

《眾新聞》2020年11月7日

感謝《眾新聞》刊登【與香港工人同行50年】,陸漢思常與工人在一起,在工人的處境中閱讀聖經。他歸納了以下三個深刻反省:首先,上主的話不單向個人宣告,更向群體說話。藍領工人和地盤工人是與眾不同的,而福音就正正向這群身處獨特處境的工人群體說話。此外,上主不單重視屬靈的事情,祂也深深關懷物質的生活。上主的話是酵母,帶給人類實質的生活改變,耶穌基督的工作就將此點表露無遺。最後,上主的話不單為基督徒信仰群體帶來力量,更促使整個世界的更新,與世界息息相關。在面對世上工作的同時,研讀聖經,將會引領工友與信徒們,揭開更多聖經對世界和人類的意義。屈指一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瑞士牧師陸漢思已為香港勞工奉獻五十年,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35409/%E9%99%B8%E6%BC%A2%E6%80%9D%E7%89%A7%E5%B8%AB-%E9%A6%99%E6%B8%AF%E5%9F%BA%E7%9D%A3%E6%95%99%E5%B7%A5%E6%A5%AD%E5%A7%94%E5%93%A1%E6%9C%83-%E5%8B%9E%E5%B7%A5%E6%AC%8A%E7%9B%8A-35409/%E4%B8%80%E5%80%8B%E7%91%9E%E5%A3%AB%E7%89%A7%E5%B8%AB%E7%82%BA%E9%A6%99%E6%B8%AF%E5%8B%9E%E5%B7%A5%E5%A5%89%E7%8D%BB%E4%BA%94%E5%8D%81%E5%B9%B4%E7%9A%84%E6%95%85%E4%BA%8B?fbclid=IwAR1Al1loYsuooFKrbhA_Q-EkfDkT2ad2cK1luqAUHAWMeIUkEe_2nE4yxgo

Office

一個瑞士牧師為香港勞工奉獻五十年的故事

《立場新聞》2020年11月4日

感謝《立場新聞》刊登湯泳詩博士所撰寫之【一個瑞士牧師為香港勞工奉獻五十年的故事】。這五十年來,陸漢思牧師一直是香港勞工的牧者,一生致力發掘「勞工福音」,又竭力牧養「勞工教會」。2004年,工委會便將其所撰寫的「勞工主日」聖經反省與禱文結集出版為《勞工福音》,視為陸漢思對香港勞工福音的貢獻。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4%B8%80%E5%80%8B%E7%91%9E%E5%A3%AB%E7%89%A7%E5%B8%AB%E7%82%BA%E9%A6%99%E6%B8%AF%E5%8B%9E%E5%B7%A5%E5%A5%89%E7%8D%BB%E4%BA%94%E5%8D%81%E5%B9%B4%E7%9A%84%E6%95%85%E4%BA%8B/?fbclid=IwAR0qXI66aPMpFDaELZ87mq0cArGFCPAUDulOoHhNAACAHK6e2umO2_tP2-U

Bakery

當人生活得到保障時

《時代論壇》2020年9月30日

感謝《時代論壇》刊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執委姚志豪牧師所撰寫的文章,文中就疫情持續社會相繼出現凍薪、減薪、放無薪假、裁員、結業潮進行牧養分享。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3496&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AR0T1w6TC1JSoWJcKDkGFEP8EaArepWibAm6dIHGF1OzMea-3laW4psfQrc

Makeup%20Store_edited.jpg

企業倒閉與失業浪潮席捲全球對香港未來的省思

《時代論壇》2020年9月25日

感謝《時代論壇》刊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湯泳詩博士所撰寫有關全民基本收入之文章,文中就企業倒閉與失業浪潮將席捲香港的未來省思,並在此難關變局中參考英國思想家摩爾(Thomas More)的經典名著《烏托邦》(Utopia),探討「全民基本收入」之實踐方案與具體實踐,並盼望所有人皆能享有基本生活所需,以徹底根治各種社會弊病之端。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3439&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AR2AZMgXTT-gqBJtYLEj09xnCt5QzfpM0-1kL8nZFT65pch_ERdgXW0slaw

Workspace

闡釋社會文化情緒勞動 疫情變局反思工作意義

《基督教週報》2020年8月2日

感謝《基督教週報》報導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舉辦之「邊一個發明了返工」公開講座,並就駱頴佳博士所分享的「情感資本主義下的情緒勞動」及龔立人博士所分享的

「工作尊嚴:在疫情下生活的顛覆反思」進行闡釋。

http://christianweekly.net/2020/ta2039512.htm?fbclid=IwAR1ip2SPik792hmUehv9oVRqjgrzCfiupOWDbJ_7oOyKmznF0Zsspl6mMe0

Workspace

疫境下工作尊嚴的再思:視工作為與人分享的禮物

《時代論壇》2020年7月28日

感謝《時代論壇》報導由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主辦的公開講座「工作尊嚴:在疫情下生活的顛覆反思」,講者龔立人教授認為「疫情下不少人都希望回復正常,值得每個人反思。首先,正常社會的關係反映在工作及資源上,以「交換價值」為主,即以金錢及表現來衡量。二,馴服的身體。透過不同工作空間的佈置,反映某種程度的身體監控,如公司內不同座位的設計,顯示不同的職級;規範工作角色及表現,如售貨員被要求某種談吐及姿勢等。三,透過計算表現,如收到多少客,若不達標,便受處分,減薪或不續約等。四,今日的工作世界已由強調生產轉為消費,即使「閒暇」(lesiure)亦被視為經濟活動,不是生活節奏。他提出疑問,若說想生活及工作回復正常,試想當下的情況又是否正常,非常態又是否不正常。」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2873&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AR17UaBaFR1lmSJldJ6bIJpAbZt_AsUs43jkKgtHWy6OTVrRqad5Waxv2tw

Office

疫中反思:擴闊工作想像 在家工作有何利弊?

《明報》2020年7月26日

感謝《明報》就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公開講座「工作尊嚴:在疫情下生活的顛覆反思」訪問龔立人教授,龔教授引述Hannah Arendt對勞工的三種劃分,「一是勞動,labour,只為了生存;二是work,加入少少創意;三就是action,為社會設想的行為,不只為滿足自己,騰空了時間,對周遭的人關心多了,不只在乎自己的工作與生存」。

https://m.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00726/s00005/1595701058739/%e9%80%9a%e8%ad%98%e5%b0%8e%e8%b3%9e-%e7%96%ab%e4%b8%ad%e5%8f%8d%e6%80%9d-%e6%93%b4%e9%97%8a%e5%b7%a5%e4%bd%9c%e6%83%b3%e5%83%8f-%e5%9c%a8%e5%ae%b6%e5%b7%a5%e4%bd%9c%e6%9c%89%e4%bd%95%e5%88%a9%e5%bc%8a?fbclid=IwAR2joil2qky-aKJPo6PYBrqfdXzHtwSQ_UTnaoe16uBluWfIB1ovpkE1qIA

Digital Work Life

在難關變局中尋找烏托邦開端

《立場新聞》2020年9月1日

感謝《立場新聞》刊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湯泳詩博士所撰寫有關全民基本收入之文章。《禮記.禮運》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這種大同的理想社會,彷彿跟身處 2020 年香港的我們,有著遙不可及、天南地北的距離。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5%9C%A8%E9%9B%A3%E9%97%9C%E8%AE%8A%E5%B1%80%E4%B8%AD%E5%B0%8B%E6%89%BE%E7%83%8F%E6%89%98%E9%82%A6%E9%96%8B%E7%AB%AF/?fbclid=IwAR0PMBugOBXrfCBP6OLzJPD0L1b0U-SNunq3Yk79ATtPXmTZ7C3xM5nC_og

Men Clothing Store

難關中的全民基本收入

《眾新聞》2020年9月2日

感謝《眾新聞》刊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湯泳詩博士所撰寫有關全民基本收入之文章,文中亦就「今天新聞報導疫症數字,其中一位是Foodpanda外賣員。這位外賣員在染病後一直如常工作14天,直至家中被感染的丈夫病危須送院救治,才揭發一家五口先後感染。在零工經濟(Gig Economy)僱傭模式下,外賣員以自僱形式工作,沒有勞工法例保障,既沒有有薪病假,亦沒有工傷賠償。外賣員收入卑微,生活經濟壓力蓋過了自身與家人安危,生病不敢看醫生,擔失去工作和收入,家人病重失救殘酷悲劇發生。」作省思。

https://hkcnews.com/article/33512/%E9%A6%99%E6%B8%AF-33512/%E5%9C%A8%E9%9B%A3%E9%97%9C%E8%AE%8A%E5%B1%80%E4%B8%AD%E5%B0%8B%E6%89%BE%E7%83%8F%E6%89%98%E9%82%A6%E9%96%8B%E7%AB%AF?fbclid=IwAR0PMBugOBXrfCBP6OLzJPD0L1b0U-SNunq3Yk79ATtPXmTZ7C3xM5nC_og

Jewelry Store

新的世界需要新的眼光

《香港獨立媒體》2020年9月1日

感謝《香港獨立媒體》刊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湯泳詩博士所撰寫有關全民基本收入之文章,湯博士說:「新的世界需要新的眼光,「全民基本收入」能否為當下危機提供契機,現在正是需要我們一起思考、討論與實踐的關鍵時刻。就讓我們一起將瘟疫與防控措施所帶來的災難後果,扭轉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美好力量,邁步前往烏托邦新局之開端。」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77000?fbclid=IwAR0h0QGGJxRsQq_1bUvuJz1WH49wVgSOy8zKQkHf2Nr0IE1aYx-MUcTstaE

Asset%205_edited.png

​勞工主日

Asset 7.png

​歷史檔案

在香港社會工業化背景下,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於1968年成立,推行勞工宣教,於基層扎根並提供救濟事業和福利活動。工委會主要工作包括協調勞工問題、研究及出版、推動勞工立法、舉辦各項勞工教育活動、創辦社區教會、協助籌組工會及參與多項社會活動。

工委會早期的工作是協調工人、僱主及政府三方面,推行本土培訓及進行研究,訂立章程、發表報告,並積極參與維護工人權益活動,進行勞工宣教,協助成立「社區組織協會」 (Society for Community Organization) (1972- ) 處理工業範疇外的民生問題。工作重點在調查及報道報勞工狀況、研究及提出勞工法例的訂立或修訂(如法定勞工假期 (1971) 及有薪產假 (1975))、 出版《工人周報》報導工人權益受侵害事宜、成立「勞工教育中心」(Labour Education Centre) (1974) 推廣勞工法律知識和創辦社區教會 (1977-1989)(後註冊為「基督勞工教會」(Christian Labour Church) (1989-2007))進行宣教活動等。

於 1980 年後,工委會工作重點轉向工會事務,工作範圍則由工人事務擴展至廣泛公共事務,及民主政制發展。先後成立「各界反對兩巴加價聯合委員會」 (1980)、籌組「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1980)、成立「工業傷亡權益會」(Association for the Rights of Industrial Accident Victims (ARIAV)) (1981)(後註冊為「工業傷亡權益會有限公司」(2000))、與「國際食品勞聯」(IUF) 合作成立「工會教育香港聯絡處」(1982)、籌組「各界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1982)、爭取120日有薪病假 (1983)、爭取設立「破產欠薪基金」(1983)、參與地鐵工潮 (1984),參加「代議制綠皮書聯席會議」(1984)、成立「香港工會教育中心」(1984)、爭取設立中央公積金 (1985)、發起成立「民主政制促進聯委會」(1986)、舉辦「支持八八直選簽名運動」(1987)、組織「訪京對話團」(1988)、草擬「基本法立場書」(1988)、籌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1989) 、成立「香港職工會聯盟」(1990);於工委會內設立「外地勞工關注組」(Imported Labour Concern Group)(1991)、「矽肺病工友組」、「工傷工友組」(1991) 和「中國組」(China Program) (1993),以推動香港和中國大陸工業安全及工人權益等事務。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將歷史檔案捐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詳參以下連結有關工委會之歷史資料:

https://archives.lib.cuhk.edu.hk/repositories/5/resources/257

我們需要您的同行、代禱與支持

bottom of page